星期六, 5月 22, 2010

我該辭職去念mba嗎? -- 比較優勢定律

晚上看了一下商周

剛好瞄到一個問題,「我該辭職去念mba嗎?」

回答者提到了一個比較優勢定律來做解釋

你們知道什麼是比較優勢定律嗎?

比較優勢定律(the law of comparetive advantage),
這個定律是十九世紀經濟學家李嘉圖(David Ricardo)提出來的,
主要是解釋,為何不同國家會專業生產,由於各國在生產及各種產品時有不同成本,各國應選擇成本較低的產品來專業生產。

用一個人職業選擇說明比較優勢定律,
例如,某人既是很好的醫生,又是最好的打字員,這個人應該去當醫生,因為他打當打字員的成本【就是醫生的入】比別的打字員還高。

如果那個人是最差的醫生,卻是最好的打字員呢?他還是應該去選擇去當醫生,因為他當打字員的成本還是比別的打字員高。

這個定律就是以兩件事的成本比較之後,做出比較優勢的選擇出來,
就像醫生或打字員,如果選擇當醫生,就得放棄打字員的收入,所以打字員的收入就是他當醫生的成本,而醫生的收入則是他當打字員的成本。

所以以【比較優勢定律】來看,最好還是選擇工作,讀MBA就讓那些大學生去讀就可以了,
因為大學生任何成本上的考量,就算選擇辭職的人成了最好的MBA,但是你的成本比其它的大學生來說,還是太高了。

如果萬一不幸你原有的工作收入化烏有,讀MBA的成本下降,讀MBA就成了可以考慮的選項,
就好像2008年的金融海嘯,當時許多金融業交易員被裁員被炒魷魚,於是回到校園裡重拾課本,原因就是去讀書的成本下降下了。

至於MBA的價值可以用【良田】、【灌木林地】和【草地】三種優劣順序的耕地品質來說明,
如果你是MBA中的良田,就可以收到高額的租金,也就是收入會大增,
但如果你只是MBA中的灌木林地或草地,這些都屬於邊際用地,很難收到什麼租金,要不要辭職去念MBA就該好好考慮了。

在良田、灌木林地和草地的差別在於:
一開始良田太多,農民人人有田耕,這時的邊際用地就是良田;此時沒有租金的。
當農民越來越多,良田被占光,新來者只能選擇灌木林地,灌木林地就成了邊際用地,良田就開始有租金了。
其租金就是良田和灌木林地間,農作物價值的差額。

如果農民變得更多,連灌木林地都被搶光,則草地就成為邊際用地,良田的租金會更進一步上漲,連灌木林地也開始有租金了。

這是李嘉圖著名的【地租論】。

感覺是把一個例子一個比較整理變成一個公式一個論點

這是經濟奧祕的地方,也是他很麻煩的地方,個人觀點啦

跟大家一起長知識囉

也許這也能提供給自己一個思考方式

去思考自己適不適合去念博士班? XD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