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農曆春節前後,是七年級準醫師們選科時節,在即將完成學業的實習醫師眼中,
皮膚科、眼科、與耳鼻喉科等「五官科」,今年仍是住院醫師專科訓練第一考慮的前三志
願。而以往相當冷門的精神科、病理科或放射治療科,因為生活品質較佳,也讓新生代醫
師們趨之若鶩。傳統的內、外、婦與兒科四大科中,外科與婦產科依然被視為「勞累、沒
生活品質與醫療糾紛多」,選擇的人少之又少;婦產科、外科第一輪招生甚至「等嘸人」
,令醫界大老不勝唏噓。就連以往還算「較不冷門」的整形外科,都因為「太累」,並沒
出現搶破頭的熱絡景象。
醫學系學生,是各科醫師人力之來源,畢業後的選科行為,會直接影響各科新進人力
。究竟醫學系學生,心目中理想的前三名專科是什麼?畢業後他們又會選擇一科?是繼醫
師人力供應總量達到目標值後,必須面對的人力分配是否均衡的問題。因此,針對高年級
醫學系學生及第一年住院醫師做選科調查。學生以問卷方式,調查他們心目中的專科選擇
順序;住院醫師則以2005 年國內某四家醫學中心,各科第一年住院醫師招生時,統計實
際報名應徵的人數,作為對照分析。
醫學系學生專科選擇調查
2004 年衛生署公佈之專科醫師共計23種,本調查將其分為內科系、外科系、婦產科
、小兒科、復健科、皮膚科、眼科、耳鼻喉科、精神科、及其他專科等10個科別,調查高
年級醫學系學生心目中未來可能選擇的專科。請問卷填答者針對10個科別,依個人主觀選
擇,填入110將來可能選擇的專科別順序,1為最優先,10為最後考慮。共計發出500份問
卷,回收問卷354份(71%),有效問卷共284份,無效問卷的認定是問卷填寫不完整者。
在全部284份有效問卷中,有109人(38.4%) 以內科為第一最優先選擇科別;51人(18
%) 以外科為第一優先選擇;小兒科有30人(10.1%) 選為第一志願(表1見PDF檔)。
年級別與專科選擇
由表2(見PDF檔)來看,5、6、7年級的志向選擇差異不大,並無因見習後而有修正
志向之表現。
住院醫師選科調查
對照2005 年國內某四家醫學中心,1,271 位報名應徵第一年住院醫師的招生人數及
報名人數,有趣的現象發生了。真正選科時,由報名及招生人數倍數比,可以看出,皮膚
科熱門度高居第一名(19.73倍),平均每家醫學中心只招收3位住院醫師,報名人數卻高達
49人,錄取率僅為6%;第二熱門的科別有家醫科、精神科、復健科、眼科、與耳鼻喉科
,倍數落在4至7倍間;這些科的特性是辛苦程度低、生活品質佳、及開業容易。第三熱門
的科有神經科、內科、病理科、急診科、放射診斷科及小兒科,倍數為2至3倍;這些科辛
苦些,但是生活品質或開業容易度還算好。最不熱門的科別有外科、婦產科、與麻醉科,
報名數與招生數幾乎相同,這些科的特性是辛苦度高、訓練時間長、醫療糾紛多、及開業
困難度高。
討論與建議
本研究調查醫學系高年級學生心目中的第一志願,一般所稱熱門科的眼科、皮膚科和耳鼻
喉科,三科人數加總只有37位;相反的,選擇內科、外科為第一志願的人數為160位,遠
高於「五官科」。各年級選內、外科的人數比例,也沒有隨年級增加而將低。但真正應徵
住院醫師時,卻出現完全相反的選擇行為,皮膚科最受歡迎,錄取率僅為6%;眼科、耳
鼻喉科則為第二熱門,率取率只有21%;內科掉到第三熱門,率取率提高為38%;外科則
成為冷門科,報名人數與招生人數幾乎相同,錄取率高達77%;有一家醫學中心,甚至報
名比招生人數還少,幾乎到了來者不拒的地步。
由醫學院學生選科調查可以觀察到,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頗大,新生代醫師重視個人生活
品質,當正式面對生涯選擇時,會考慮現實面轉而選輕鬆、生活品質較佳的科別,和學生
時代相比,態度可以一百八十度大轉彎。欲改善目前國內專科醫師分佈不均的現象,需從
其他誘因,譬如提供完整專科培育環境,讓年輕醫師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與專才、及維持
未來升遷管道的暢通。另外,修改健保論病例計酬的給付方式及給予各專科相對報酬的公
平性,讓付出勞力、風險及訓練成本多的專科,如外科、婦產科與麻醉科,獲取較高的報
酬,對鼓勵年輕醫師選擇從事較辛苦的科別,相信會有正面的激勵作用。
轉錄自ptt
作者: seeyoureyes (高等技職學校) 看板: medstudent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